3.4 Linux 网络虚拟化
虚拟化的本质是现实世界的映射,Linux 网络虚拟化的主要技术是 Network namespace,以及各类虚拟设备,例如 veth、Linux Bridge、tap/tun 等。这些虚拟设备像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设备一样彼此协作,将各个独立的 namespace 连接起来,构建出不受物理环境局限的各类网络拓扑架构。
3.4.1 网络命名空间 Network namespace
在 Linux 系统中,namespace 是一种用来隔离内核资源的机制,目前 Linux 提供了八类系统资源的隔离 Cgroup、IPC、Network、PID 等(namespace 内容详见本书 第七章 2.1 小节)。而其中 Network namespace。 的作用用来隔离网络资源。
Network Namespace(后续简称 netns) 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用于实现网络虚拟化的核心,它能创建多个隔离的网络空间,该网络空间内的防火墙、网卡、路由表、邻居表、协议栈与外部独立,不管是虚拟机还是容器,当运行在独立的命名空间时,就像是一台单独的物理主机。
图 2-21 Network namespace
由于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的网络服务, 在 Network namespace 的作用下,这就使得一个主机内运行两个同时监听 80 端口的 Nginx 服务成为可能(当然,外部访问还需宿主机 NAT)。
1. Network namespace 操作实践
Linux ip 工具的子命令 netns 集成了 Network namespace 的增删查改功能,我们使用 ip 命令进行操作实践,以便读者了解其过程。
创建新的 Network namespace。
ip netns add ns1
当 ip 命令创建一个 Network namespace 时,系统会在 /var/run/netns 生成一个挂载点。挂载点的作用是方便对 namespace 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得 namespace 即使没有进程运行也能持续存在。
查询该 namespace 的基本信息,由于没有任何配置,因此该 namespace 下只有一块状态为 DOWN 的本地回环设备 lo。
$ ip netns exec ns1 ip link list 1: lo: <LOOPBACK> mtu 65536 qdisc noop state DOWN mode DEFAULT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继续查看该 netns 下 iptables 规则配置,由于是一个初始化的 namespace,所以也并没有任何规则。
$ ip netns exec ns1 ip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FORWARD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由于不同的 namespace 之间相互隔离,所以同一个宿主机之内的 namespace 并不能直接通信,如果想与外界(其他 Network Namespace、或者宿主机)进行通信,就需要在 namespace 里面,插入虚拟网卡(Veth),连接到虚拟交换机(Bridge),就像配置一个物理环境中的局域网,配置完连接信息之后,它们之间就可以正常通信了。
3.4.2 虚拟以太网设备 Veth
Linux 内核支持网络命名空间的同时,也提供了专门的虚拟以太网 Veth(Virtual Ethernet),用来让两个隔离的 Network Namespace 可以互相通信。veth 总是成对出现,因此也常被称作 veth pair(虚拟网卡对)。简单理解 Veth 就是一根带两个 Ethernet 网卡的网线
,从一头发数据,另一头收数据,如果 veth-1 和 veth-2 是一对 veth 设备,veth-1 发送的数据会由 veth-2 收到,反之亦然。
图 2-22
因为 veth 这个特性,它常常充当着一个桥梁,连接着宿主机内的虚拟网络,典型的例子像两个 Network namespace 之间的连接、Bridge 和 OVS (Open vSwitch)之间的连接等,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构建出复杂的虚拟网络拓扑架构。我们在 Kubernetes 集群中的宿主机总能看到一堆 veth 开头的网卡设备信息,这些就是为不同 Pod 之间通信而创建的虚拟网卡。
图 2-23
在 Kubernetes 宿主机中查看网卡设备。
$ ip addr 7: veth9c0be5b3@if2: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450 qdisc noqueue master cni0 state UP group default link/ether e2:7c:c8:36:d7:14 brd ff:ff:ff:ff:ff:ff link-netnsid 2 inet6 fe80::e07c:c8ff:fe36:d714/64 scope link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1. veth 操作实践
笔者根据 图 ,基于 veth 实现两个 Network namespace 之间点对点通信。
首先创建两个 Network namespace。
$ ip netns add ns1 $ ip netns add ns2
创建一对虚拟以太网卡,名为 veth1 和 veth1-peer。
$ ip link add veth1 type veth peer name veth1-peer
把 veth 分别放入 ns1 和 ns2 中。
$ ip link set veth1 netns ns1 $ ip link set veth1-peer netns ns2
设置 veth 设备为 UP 状态,并分配 IP 地址。
$ ip netns exec ns1 ip addr add 172.16.0.1/24 dev veth1 $ ip netns exec ns1 ip link set dev veth1 up $ ip netns exec ns2 ip addr add 172.16.0.2/24 dev veth1-peer $ ip netns exec ns2 ip link set dev veth1-peer up
配置完基本信息之后,我们查看 veth 设备是否正常,如下所示 veth MAC 地址、IP 地址 以及设备状态均处于正常状态。
$ ip netns exec ns1 ip addr 13: veth1@if12: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noqueue state UP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ether 92:02:64:b0:9f:0e brd ff:ff:ff:ff:ff:ff link-netnsid 1 inet 172.16.0.1/24 scope global veth1 ...
现在我们测试这两个 namespace 是否可以相互通信:
$ ip netns exec ns1 ping 172.16.0.2 PING 172.16.0.2 (172.16.0.2)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72.16.0.2: icmp_seq=1 ttl=64 time=0.309 ms 64 bytes from 172.16.0.2: icmp_seq=2 ttl=64 time=0.079 ms ...
对上面的流程进行分析总结,由于 veth 的特性,当向另一方通信时,不论是 ARP、还是或者 ICMP 等,当从 172.16.0.1(veth1)出口发出时,都将转发给 veth1 的另一端 veth1-peer,然后再交由上层协议栈完成点对点通信。
3.4.3 虚拟网桥设备 Linux Bridge
我们使用 veth 实现了两个 Network namespace 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但如果是多个 Network Namespace 呢?在物理网络中,如果需要连接多个主机,我们会使用网桥(也可以理解为交换机)设备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在 Linux 网络虚拟化系统中,也提供了网桥虚拟实现 Linux Bridge。
Linux Bridge 是 Linux kernel 2.2 版本开始提供的二层转发工具,与物理交换机机制一致,能够接入任何二层的网络设备(无论是真实的物理设备,例如 eth0 或者虚拟设备,例如 veth、tap 等)。不过 Linux Bridge 与普通物理交换机还有有一点不同,普通的交换机只会单纯地做二层转发,Linux Bridge 却还能把发给它的数据包再发送到主机的三层协议栈中。
我们在部署 Docker 或者 Kubernetes 时,宿主机内的 cni0、docker0 就是它们创建的虚拟 bridge 设备。
图 2-24 conntrack 示例
1. Linux Bridge 操作实践
笔者在这里通过实践操作,创建多个 Network namespace 并通过 Bridge 实现通信。该实践的网络拓扑如图 2-2 所示。
创建两个 Network namespace。
$ ip netns add ns1 $ ip netns add ns2
创建一个 Linux bridge,并启动设备。
$ brctl addbr bridge0 $ ip link set bridge0 up
创建 veth,将 veth 一端加入到 Network namespace,另一端加入到网桥上。
$ ip link add veth1 type veth peer name veth1-peer $ ip link set veth1 netns ns1 $ brctl addif bridge0 veth1-peer $ ip -n ns1 link veth1 up $ ip link set veth1-peer up $ ip link add veth2 type veth peer name veth2-peer $ ip link set veth2 netns ns2 $ brctl addif bridge0 veth2-peer $ ip -n ns2 link veth2 up $ ip link set veth1-peer up
为 Network namespace 配置 IP 信息,位于同一个子网 172.16.0.0/24 中。
$ ip -n ns1 addr add local 172.16.0.1/24 dev veth1-peer $ ip -n ns2 addr add local 172.16.0.2/24 dev veth2-peer
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便完成了 namespace 和 Linux bridge 的连接, 我们检查通信是否正常。
$ ip netns exec ns1 ping 172.16.0.2 PING 172.16.1.2 (172.16.0.2)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72.16.0.2: icmp_seq=1 ttl=64 time=0.153 ms 64 bytes from 172.16.0.2: icmp_seq=2 ttl=64 time=0.148 ms ...
通过以上实践,我们使用 Linux bridge 来将多个 Network namespace 连接到同一个二层网络中,并实现了它们之间的通信。
3.4.4 虚拟网络设备 tun/tap
tun 和 tap 是 Linux 提供的两个相对独立的虚拟网络设备,其中 tap 模拟了网络层设备,工作在 L3,操作 IP 报文,tun 则模拟了以太网设备,工作在 L2,操作的是数据帧。
使用 tun/tap 设备的目的是实现把来自于协议栈的数据包先交由某个打开 /dev/net/tun 字符设备的用户进程处理后,再把数据包重新发回到链路中。
我们可以把 tun/tap 理解为一端连着网络协议栈,另一端连着用户态程序。tun/tap 设备可以将 TCP/IP 协议栈处理好的网络包发送给任何一个使用 tun/tap 驱动的进程,只要协议栈中的数据包能被用户态程序截获并加工处理,就能实现例如数据压缩、流量加密、透明代理等功能。
图 2-25 VPN 中数据流动示意图
tun/tap 设备通常用作 overlay 网络传输,如图示例,应用程序通过 tun 发送数据包,tun 设备如果发现另一读被 VPN 程序打开,便会通过字符设备发送给 VPN,VPN 收到数据包,重新修改成新报文,然后作为报文体,再封装到另一个发送给 B 地址的新报文中,这种将一个数据包封装到另一个数据包的处理方式被称为 “隧道”,隧道技术是构建虚拟逻辑网络的经典做法。
OpenVPN、Vtun、Flannel 等都是基于 tun/tap 实现隧道封装的,在 2.7.1 的 VXLAN 网卡也是一种 tun 设备。但使用 tun/tap 设备传输数据需要经过两次协议栈,会有多次的封包解包,一定的性能损耗,这也是大家所说 Flannel UDP 模式性能较低的原因。
3.4.5 Overlay 网络互通:VXLAN
有了各类虚拟设备之后,下一步就是要使用这些设备组成网络。传统的物理拓扑结构相对固定,这很难支持云原生时代下逻辑拓扑结构频繁变动的要求,例如灾难恢复、业务迁移等敏捷需求,跨集群甚至跨多个计算中心的可迁移性。
SDN(Software Defind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在云计算和分布式时代下应运而生。SDN 的核心思想是在物理网络之上,再构建一层虚拟化的网络,通过上层控制平面参与对网络的控制管理,以满足业务网络运维的需求。SDN 位于下层的物理网络被称为 Underlay,它着重解决网络的连通性,位于上层的逻辑网络被称为 overlay,它着重为应用提供与软件需求相符的传输服务和拓扑结构。
图 2-26 SDN 网络模型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可扩展的局域网)就是一种基于虚拟交换机实现的 overlay 网络。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一种传统的网络隔离技术。由于二层网络本身特性决定它非常依赖广播,但当设备非常多、广播又非常频繁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广播风暴,因为 VLAN 的首要职责是划分广播域,将同一个物理网络的设备区分出来。具体的做法是在以太网的报头增加 VLAN tag,让所有广播只针对相同的 VLAN tag 的设备生效,这样就缩小了广播域,也提高了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不过 VXLAN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就是 VLAN tag 的设计,只有 12 位来存储 VLAN ID,标准定义中 VLAN 的数量只有 4000 个左右,这显然无法支持大型数据中心数以万记的设备数,另外,VLAN 的二层范围一般较小且固定,也无法支持虚拟机大范围的动态迁移。
VXLAN 完美地弥补了 VLAN 的上述不足,一方面通过 VXLAN 中的 24 比特 VNI 字段(如图 1-5 所示),提供多达 16M 租户的标识能力,远大于 VLAN 的 4000;另一方面,VXLAN 本质上在两台交换机之间构建了一条穿越数据中心基础 IP 网络的虚拟隧道,将数据中心网络虚拟成一个巨型“二层交换机”,满足虚拟机大范围动态迁移的需求。
虽然从名字上看,VXLAN 是 VLAN 的一种扩展协议,但 VXLAN 构建虚拟隧道的本领已经与 VLAN 迥然不同了。
图 2-27 VXLAN 报文结构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VXLAN 本质上是一种隧道封装技术,它使用 TCP/IP 协议栈的惯用手法“封装/解封装技术”,将 L2 的以太网帧(Ethernet frames)封装成 L4 的 UDP 数据报,然后在 L3 的网络中传输,效果就像 L2 的以太网帧在一个广播域中传输一样,不再受数据中心传输的限制。
图 2-28 VXLAN 通信概览
VXLAN 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很低,不需要专门的硬件提供特别支持,只要三层可达的网络就可以部署 VXLAN。VXLAN 每个边缘入口都部署了一个 VTEP(VXLAN Tunnel Endpoints,VXLAN 隧道端点),VTEP 是 VXLAN 隧道的起点和终点,VXLAN 对用户原始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均在 VTEP 上进行,VTEP 既可以是一台独立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在服务器中的虚拟交换机。源服务器发出的原始数据帧,在 VTEP 上被封装成 VXLAN 格式的报文,并在 IP 网络中传递到另外一个 VTEP 上,并经过解封转还原出原始的数据帧,最后转发给目的服务器。
目前 Linux 对 VXLAN 有较完善的支持,一台 Linux 主机经过简单配置之后,就可以把 Linux bridge 作为 VETP 设备使用。VXLAN 带来了很高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不过 VXLAN 也带来了额外的复杂度和性能开销,每个 VXLAN 报文的解封和封包都属于额外操作,尤其是使用软件实现 VETP,额外的性能消耗不可忽视。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