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化

数字化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和应用,是指将各类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并加以处理的过程。

理解类比:将现实世界迁移(投影)到数字世界。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场景投影(映射)或迁移到数字世界。

1、网络麻将游戏、视频会议场景取代物理世界的麻将、会议场景;

2、打车软件显示的导航提醒替换物理世界的人工观察(快递追踪、智能家居、智能汽车);

3、天猫、淘宝替代和映射物理世界的商场,手机银行替换ATM和营业厅等;

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一脉相承的,从技术上都可以解释成将物理世界的“项目或活动”向数字化世界映射和迁移(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化只是数字化的第一个阶段而已,而完整的数字化至少包含三个阶段:

1、信息记录分析

2、用户活动场景迁移(交互)

3、业务数字化重塑(深度融合并发挥数字化的独特优势)在核心业务中创造价值、在新领域创造价值。

为什么要数字化

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企业“降本、增收、提效”的目标。

一句话:为了活下去,活的更好。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将某个生产经营环节乃至整个业务流程的物理信息链接起来,包括整个组织内部和外部所有的环节都实现数据化运营的打通和数据分析的循环。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计算反馈有效信息,最终赋能到企业商业价值的过程。

数字化路径

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化思维,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业务问题。

策略:“总体规划、局部先行”。

典型路径: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采购→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支持

技术:云原生、分布式、Devops、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数字隐私、数字货币等

人才

组织

1、缺方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或许已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过尝试,但是却不得其法,具体怎么做、用什么做,按照什么节奏做、应该由什么团队做依然十分的模糊。

一些商家很容易找到一些销售SaaS系统的企业,可以提供用户裂变活动或品牌粉丝增长的服务商。 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将其营销投放、直播带货等业务外包,在短期内也完成了某个KPI销售指标的达成,但“治标不治本”,仍属于传统的“售卖商品思维”而非“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商业思维。

其业务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数字化渗透,人、货、场的数据链路仍然断层,团队仍然不具备数字化的经营能力。进行结构性的、系统性的数字化经营的顶层设计和长期布局,比短期试水、搞销量可能更重要。 

2、缺系统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拦路虎

国内中小型企业,要么内部没有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化都尚未开始。要么是用户系统很多,但是相互孤立、分散,短时间难以打通,数据断层。

品牌商数字化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个前期投入大,但是短期收益小、推进周期长的大工程,这样的现状,也对品牌商进行新零售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与耐心提出了考验。 

3、缺人才也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内部数字化科技人才的缺乏,短时间内也很难培养专业的人才。加上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内部文化与基因缺失,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更是不太现实。因此,企业留住数字化的人才也面临难题。

服务商将积累沉淀的数字新零售全域专业化能力(技术力、服务力、运营力、管理力)输出,品牌商将人、货、场输出,双方实现共建、共管、共生、共享,从过去的甲、乙方关系转变成了共创的合伙人关系,不但从结构上、系统性解决了双边信任的关系,还让品牌商在数字化转型中减少了试错成本;在业绩提升得到保障的同时,还能获得一支具有数字化经营能力的专业团队。

数字化案例

人、货、场

由货-场-人到人-场-货,实现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交互、可服务。

从顾客需求的不同场景倒推商品的库存、生产、采购、物流的过程。

1)全渠道会员整合

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线下门店,而在不同的渠道中,从客户的旅程来看又可以分为知晓,进店,选购,支付,交付,点评。

因为渠道多,且每个渠道需要采集的用户标签多,而全渠道需要把这么多维度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用户画像。

2)单店数字化经营

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要求门店在产品、服务等各方面实现差异化。

3)重构零售供应链体系

客户线上化,只是数字化的第一步,要打造好的消费者体验,需要在产品研发,订单预测,供应规划,生产,交付等各个过程打通。

4)大数据运营

进行数字化转型后,收集各种数据,例如会员卡数据,交易数据,浏览数据,注册数据,活动参与数据,移动APP数据,地理位置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通过有效的数据模型分析,转变为可视化,具有指导业务改革的流程。

5)人工智能应用

零售管理优势=大量培训和经验决策形成精细化管理+大量的标准化人工形成触点服务,新模式=智能化决策+智能服务,未来AI将使得零售管理经验成本和人工成本降低。

6)用户为中心的组织建设

原有的组织架构,决策长,很难适应现在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且传统企业的部门墙阻碍了团队的有效交流,新的组织框架需要围绕用户,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团体,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服务用户。

  • 无标签